专家在本周一表示,随着近期国内的新冠病毒疫情复苏,经济下行风险有所上升。考虑到温和的通胀可以为降低经济下行风险提供空间,我国可能需要微调宏观政策,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多支持。
中国人民银行在周一表示,将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实体经济,与此同时,以适度增长的货币供应量支持国家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央行在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宣称,将加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物价水平适当调整政策步伐和力度。
专家们认为,上述言论是一个信号,表明中国央行未来几个季度可能会进一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甚至下调政策利率,尽管预计美联储(fed)将逐步缩减其刺激方案。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强调,需要提高宏观政策的独立性,并保持充足的流动性,以支持中小企业的复苏和压力行业。
高盛(Goldman Sachs)经济学家在一份报告中表示: “我们继续预计,未来几个月,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将增加,存款准备金率则将再次下调。”他们指出,由于国内一些地区的本土疫情复发,中国经济正面临更大的阻力。
报告称,高盛(Goldman Sachs)已将中国全年 GDP 增长预期从8.6% 下调至8.3% ,以反映疫情造成的经济混乱,尤其是服务行业受疫情影响明显。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张斌说,由于国内需求依旧不足,并且美国的货币政策还没有进入紧缩周期,现在是中国降低利率的好时机。
“与疫情前的水平相比,国内消费仍然相对疲软,劳动力市场的增长已经停滞,”张斌。
总部位于美国的先锋投资战略集团(Vanguard Investment Strategy Group)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王谦表示,如果下行风险发生影响,中国温和的通胀前景为加强货币政策支持经济提供了空间。
王谦认为,中国全年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增长可能在1% 到1.5% 之间,低于政府控制的3% 的目标。
中国国家统计局在本周一表示,作为衡量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月同比增长1% ,低于6月份的1.1% ,表明物价状况总体稳定。
生产者价格指数是衡量工业品出厂价格的指标,7月份的生产者价格指数达到了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9% ,高于一个月前的8.8% ,与5月份相同。
工业品价格上涨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即这些因素是否会在未来几个月渗透到消费者价格中,并加大通胀压力。
然而,大多数专家表示,高原材料价格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将在很大程度上被下降的猪肉价格、压制服务需求的新冠病毒疫情和下游部门充足的供应能力所抵消。
追逐证券(Chasing Securities)首席经济学家吴超明表示,价格全面飙升的可能性很小,因为下游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意味着,企业将自己承担大部分价格压力,而不是将其转嫁给消费者。
“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挤压了中下游企业的利润空间,压制了它们扩大投资的意愿,因此有必要采取更多的扶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