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外汇管理局12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224亿美元,较10月末上升48亿美元,升幅为0.15%。业内人士表示,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主要受到汇率折算与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影响。展望未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持续恢复,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保持总体稳定。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2021年11月,外汇市场交易保持活跃,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平稳。国际金融市场上,受新冠肺炎疫情进展、主要国家货币政策预期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上涨,主要国家债券价格总体上涨。外汇储备以美元为计价货币,在汇率折算与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也表示,估值因素是导致外汇储备规模稳中有升的主要因素。汇率变动方面,美元汇率指数走强,11月升值2%至96.0。非美元货币对美元走势出现分化,英镑下跌2.8%,欧元下跌1.9%,日元上涨0.7%。资产价格方面,主要国家金融资产价格涨跌互现,以美元标价的已对冲全球债券指数上涨0.7%;欧元区斯托克50指数下跌4.4%,日经225指数下跌3.7%,标普500指数下跌0.8%。外汇储备以美元计价,综合考虑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小幅回升。另外,真实贸易和跨境资本流动对外汇储备规模保持稳定形成贡献。温彬说,受全球经济复苏和海外圣诞节临近消费需求较强影响,11月...
发布时间:
2021
-
12
-
08
浏览次数:4
新华社北京12月6日电(记者吴雨)中国人民银行6日宣布,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此次为全面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考虑到参加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的大多数金融机构都达到了支农支小(含个体工商户)等考核标准,政策目标已实现,有关金融机构统一执行最优惠档存款准备金率,这样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 专家表示,降准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此举有利于加强跨周期调节,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更好支持实体经济。 在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看来,降准能够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并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据介绍,此次降准可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 此次降准是否意味着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发生改变?对此,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常规操作,释放的一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还有一部分被金融机构...
发布时间:
2021
-
12
-
07
浏览次数:3
新华社北京12月6日电 12月2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今年经济形势和明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重温多党合作的历程和作用,发扬光荣传统,坚守合作初心,围绕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微观政策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改革开放政策要增强发展动力、社会政策要兜住民生底线,积极履行职能,加强自身建设,引导广大成员和所联系群众把会议精神转化为共同奋斗的政治共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继续团结奋斗。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汪洋、王沪宁、韩正出席座谈会。李克强受中共中央委托通报了今年经济工作有关情况,介绍了关于明年经济工作的有关考虑。 座谈会上,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礼、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蒋作君、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台盟中央主席苏辉、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无党派人士代表宇如聪先后发言。他们完全赞同中共中央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明年经济工作的谋划考虑,并就加强宏观调控、提升政策效能,改善进出口结构、促进内外贸一体化,提高生产制造装备水平、加快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健全人口服务体系、激发内需增长潜力,完善我国疫情防控策略、为稳增长打牢扎实基础,强化法...
发布时间:
2021
-
12
-
07
浏览次数:4
随着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截止日期临近,近期重点排放企业交易意愿上涨,交易活跃度逐步提升。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披露的数据显示,自今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以来,总体保持平稳。截至11月29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4020.13万吨,累计成交额约17.20亿元。具体来看,今年7月份至10月份,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交易量分别为595.19万吨、248.85万吨、920.86万吨、255.30万吨,成交金额分别为3亿元、1.17亿元、3.85亿元、1.07亿元。11月份以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成交量逐步放大。截至11月29日,月内成交量已达1999.94万吨,成交金额超过8.12亿元。圣泉集团碳足迹管理部总经理柳成军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近期碳交易市场活跃与履约截止日期临近有一定关系。”今年10月23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清缴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市确保2021年12月15日17时前本行政区域95%的重点排放单位完成履约,12月31日17时前全部重点排放单位完成履约。柳成军认为,随着年度配额陆续分配至企业,有缺口的企业一定会在市场寻求配额,届时市场的交易量有望进一步提升。不过,目前仍有部分企业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存在观望心态,重视程度不够,管理力量薄弱,对政策规定认识理解不到位,没有开展燃煤单位...
发布时间:
2021
-
12
-
06
浏览次数:2
新华社北京12月5日电 题:保持定力、精准发力——2021年宏观政策“以我为主”彰显应对复杂局面的经济治理能力 “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我国宏观政策保持定力、精准发力,为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提供重要支撑,充分彰显应对复杂局面的经济治理能力。 展望未来,“以我为主”的政策定力、精准完善的调控手段,将继续护航中国经济稳健前行。 保持定力 宏观政策护航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开始调整,美联储宣布缩减购债规模,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开始加息。在此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的一举一动牵动全球目光。 “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以我为主,稳字当头”,中国人民银行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重申我国货币政策基调,释放出保持政策定力的明确信号。 “以我为主”是贯穿我国宏观调控的主基调。从“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的定调,到强调“做好跨周期调节”,我国宏观政策坚持以经济运行面临的短期和中长期问题为导向,不盲目跟从。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无论主要发达经济体采取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还是开始转向,我国货币政策始终“不跟”,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既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又不搞大水漫灌。 “当前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符合经济发展所需,这与西方国家实施大规模刺激政策助推通胀高企形成极大反差。”...
发布时间:
2021
-
12
-
06
浏览次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