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其中,城市上涨2.2%,农村上涨2.0%;食品价格上涨1.9%,非食品价格上涨2.2%;消费品价格上涨3.0%,服务价格上涨0.8%。1—4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4%。 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4%。其中,城市上涨0.4%,农村上涨0.3%;食品价格上涨0.9%,非食品价格上涨0.2%;消费品价格上涨0.5%,服务价格上涨0.1%。
发布时间:
2022
-
05
-
12
浏览次数:7
今年以来,受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 ,我国资本市场波动加大,市场稳定运行面临新的挑战。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围绕近期资本市场热点,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 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基础坚实 问:今年以来,A股市场波动加大。证监会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方面有哪些考虑? 答:今年以来,A股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市场信心受挫,主要是受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以及近期疫情反复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内外部因素交织共振,我们也注意到,市场还存在一定的过度反应。 总的看,各类风险因素对A股市场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但影响是可控的,市场稳定运行是有坚实基础的。从基本面看,今年我国经济延续恢复态势,近一段时间物流和产业链供应链正有序有力恢复,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从政策面看,“稳增长”的效应正在加速显现,房地产、平台经济、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信号,有利于稳定各方面预期。从资本市场自身看,上市公司复工复产进度加快,业绩稳健增长。A股市场估值总体低于境外市场,沪深300的股息率达2.8%,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相当。更为重要的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近年来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市场生态在改善,市场活力在增强,经受住了各种内外部超预期冲击,展现出较强韧性。目前,市场杠杆资金规模有限、风险可控,公募基金总体是净申购,没有出现集中赎...
发布时间:
2022
-
05
-
11
浏览次数:3
新华社北京5月10日电(记者刘慧)中长期资金是保持资本市场稳定健康运行的“压舱石”。日前,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抓紧梳理社保、银行、保险机构的政策诉求,协调有关方面打通堵点痛点,支持中长期资金提高权益配置比例。 目前,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企业年金等境内专业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占比接近20%,但仍明显低于境外成熟市场。 “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加强投研和风控能力建设,完善基金管理人分类监管,丰富产品类型,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推动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发挥好资本市场专业买方的作用。”王建军说。 他表示,证监会将认真贯彻《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抓紧出台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的配套监管规则,更好服务不同人群的养老投资需求。同时,夯实投资者保护制度和机制,加强与各类投资者的沟通,“零容忍”打击各种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发布时间:
2022
-
05
-
11
浏览次数:6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记者李延霞)当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对此,中国银保监会表示,将以超预期力度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今年国有大型银行新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要达到1.6万亿元,城市商业银行明显提升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占比。 这是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介绍的。 梁涛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国际形势多变,银保监会引导督促银行保险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出台了很多支持政策,比如为中小微企业和外贸企业实施延期还本付息超过6.6万亿元,缓解了企业的流动性困难。 “今年,我们继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继续提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两增’要求和首贷户目标、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引导做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接续等,取得了一些成效。”梁涛说。 数据显示,一季度,境内各项贷款新增8.6万亿元,同比多增4455亿元,信贷投放总量持续增加;制造业贷款新增1.8万亿元,为去年同期增量的1.7倍;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0.6万亿元,同比增长22.6%;高技术产业贷款余额超7万亿元。 梁涛表示,下一步将引导银行业保险业抓紧落实已确定的各项金融政策,增加和改善金融供给,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及其他优质上市银行有序降低拨备覆盖率,释放更多信贷资源。此外,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有针对性地解决好“长钱短配”问题。 梁涛表示,要引导督促银行保...
发布时间:
2022
-
05
-
10
浏览次数:9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题: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系列述评之九 新华社记者安蓓、邹多为、胡锐 4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坚持办好自己的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强大而有韧性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要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回应外资企业来华营商便利等诉求,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面对风险挑战,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要牢牢把握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激发全社会改革创新活力和潜能,为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创造良好制度条件。 建设强大而有韧性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无论是应对当前挑战,还是增强长期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说,建设强大而有韧性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强大”意味着经济结构更优、发展质量效益更高、制度规则更完备,“韧性”意味着从科技创新能力、市场主体活力到产业链供应链、基础设施、流通体系等,持续提质升级,不断提高抗风险、防冲击的能力。 近期,一系列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助于建设强大而有韧性的...
发布时间:
2022
-
05
-
10
浏览次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