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 题:持续激发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竞争活力、创新活力——访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工 “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等方面作出重要部署。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只有各类市场主体充满活力、健康发展,才能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2022年,在以更大力度支持市场主体发展,为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等方面,如何统筹“稳”和“进”?围绕这些问题,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 强化市场监管“稳”的职能,迈出“进”的新步伐 立足稳定宏观经济和社会大局,切实强化市场监管“稳”的职能,如何理解和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张工提出了三方面的“稳”:维护好各类市场主体稳定发展的环境,维护好稳定的公平公正市场秩序,守稳市场监管领域的安全底线。 “深入分析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影响,密切关注市场主体的运行状况和政策诉求。”张工说,综合运用纾困减负、激活增效的各种政策工具,提高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更好支持和服务各类市场主体的健康发展。同时,进一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和公正、透明、预期稳定的制度环境。 ...
发布时间:
2021
-
12
-
30
浏览次数:1
新华社香港12月29日电(记者孔维一)针对欧盟对外行动署发言人、香港外国记者会等混淆黑白、颠倒是非,公然散布恶劣言论肆意诋毁香港法治与自由,妄图阻挠特区警方依法执法,公开包庇反中乱港分子,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发言人29日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指出香港拨乱反正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任何外部干预抹黑都如螳臂挡车,不自量力,注定失败! 发言人表示,香港是法治社会,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特区警方依法采取行动、拘捕涉嫌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的个人,是维护国家安全、捍卫香港法治与社会秩序的正义之举,大快人心,不容置喙。任何人假借、利用新闻工作作为工具,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法治与社会秩序的勾当,只能是新闻自由的“害群之马”,必将遭到法律的制裁。一些外部干预势力急不可耐地跳出来煽风点火,公然与反中乱港分子为伍,恰恰坐实了其破坏特区法治、破坏香港繁荣稳定的卑鄙行径和险恶用心。 发言人指出,香港基本法和香港国安法明确保障香港居民依法享有的权利自由,包括言论和新闻自由。香港国安法实施以来,香港发展重回正轨,新闻自由得以在安全、稳定、法治环境下得到更好保障,这是任何不带偏见之人都无法否认的。外部干预势力屡次三番攻击香港新闻自由,蓄意渲染所谓“寒蝉效应”,支持新闻自由是假,见不得香港稳、看不惯香港治是真。事实不容歪曲,大势不可逆转。任何聒噪杂音都无法改变香港传媒发达、新闻自由的客观事实,无法阻挠香港开启由乱转...
发布时间:
2021
-
12
-
30
浏览次数:1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 记者28日从工信部获悉,工信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发布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建成500个以上引领行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产品良品率、能源资源利用率等显著提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水平明显提升。 发展智能制造对于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建设数字中国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已由理念普及、试点示范转向系统创新、深化应用的新阶段。但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供给体系适配性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 规划明确通过“两步走”,加快推动生产方式变革。一是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二是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 规划提出了2025年三项具体目标,即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基础支撑更加坚实。 规划从创新、应用、供给和支撑4个方面,提出了“十四五”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的主要任务。为保障各项任务顺利落地落实,部署了智能制造技术攻关行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行动、行业智能化改造升级行动、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行动、工业软件突破提升行动、智能制造标准领航行动6个专项行动。
发布时间:
2021
-
12
-
29
浏览次数:1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 题:RCEP生效在即 开放合作始终是国际主流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即将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这一参与人口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将有力拉动国际贸易投资增长,促进全球经济复苏。 近年来,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暗流涌动,经济全球化面临严峻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际贸易遭受严重衰退。RCEP成员国共同推动协定如期生效,对外发出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支持自由贸易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强烈信号。 RCEP即将生效再次证明,共谋发展是历史潮流,互利共赢是人心所向。按照协定,已核准成员国之间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实现零关税,各成员国将大幅削减经贸合作限制,促进商品与要素流通,深化分工合作,提高生产效率。这既是成员国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也是适应国际形势变化的需要。 RCEP即将生效,将进一步提振国际社会携手实现经济复苏的信心与决心。RCEP涵盖关税减免、贸易便利化、服务投资开放等广泛领域,将推动亚太区域加强产业链协作和优化供应链布局,有助于成员间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促进经济要素自由流动。RCEP一体化大市场的形成,将进一步激发成员国各领域合作潜力,缓解逆全球化和疫情冲击带来的压力,向世界释放共享市场、共同繁荣的互利共赢红利,为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
发布时间:
2021
-
12
-
29
浏览次数:2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谢希瑶、安蓓)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27日对外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连续第五年缩减全国和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 根据2021年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在汽车制造领域,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的限制;在广播电视设备制造领域,取消外商投资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及关键件生产的限制。 2021年版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造业条目清零,同时探索放宽服务业准入。在市场调查领域,除广播电视收听、收视调查须由中方控股外,取消外资准入限制;在社会调查领域,允许外商投资社会调查,但要求中方股比不低于67%,法人代表应当具有中国国籍。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修订出台2021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总的方向是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遵循的主要原则是统筹发展和安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对外开放的力度同国家安全和监管能力相适应;借鉴国际通行规则,通过外资安全审查、内外资一致管理措施能够防控风险的领域原则上不列入负面清单;发挥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继续扩大开放先行先试;维护国家安...
发布时间:
2021
-
12
-
28
浏览次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