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消息,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2年2月17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每吨分别提高210元和200元。 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这是2022年以来成品油零售价格第三次上调,延续去年年末最后一次零售价格上调,实现了“四连涨”。 中宇资讯成品油分析师胡雪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虎年春节以来国际原油以震荡上行为主,初始在原油成品油库存下降以及伊核谈判重启的相互作用下,国际油价维持高位盘整;随着俄罗斯与乌克兰局势进一步升级,潜在的美欧制裁或令能源供应紧张进一步加剧,原油开始明显拉涨,并一度创下近七年新高。在此背景下,国内成品油零售端上调预期不断扩大。 “国内成品油调价再次上调主要受几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谢后勤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高位,地缘政治风险升温,导致油价持续走高;另一方面,供需关系失衡,供给端方面,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维持增产政策,但多国增产不力,导致库存下滑,需求端方面,随着疫情逐步消退,全球经济开始恢复,石油需求也在复苏,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2022年全球石油需求将高于疫情前水平。 胡雪表示,此次调价后,物流运输方面来看,以载重50吨的卡车为例,重载行驶百公里油耗在40L左右,月跑10000公里,调价后月度油耗成本将增加720元...
发布时间:
2022
-
02
-
22
浏览次数:5
新年伊始,外资增持人民币债券的热情有增无减。中央结算公司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月末,境外机构在中央结算公司的债券托管面额增加500.71亿元至3.73万亿元,已连续38个月上升。其中,境外机构国债托管量增加657亿元人民币,累计持有国债2.52万亿元。 此外,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日前发布的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简报显示,截至2022年1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4.07万亿元,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3.5%。从券种看,境外机构的主要托管券种是国债,托管量为2.52万亿元,占比61.9%;其次是政策性金融债,托管量为1.08万亿元,占比26.6%。而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1月,境外机构投资者净买入债券1413亿元,其中买入债券7832亿元,卖出债券6419亿元。 1月份更多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市。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底,以法人为统计口径,508家境外机构投资者通过结算代理模式入市,1月新增1家;734家境外机构投资者通过债券通模式入市,1月新增7家。此外,境外机构投资者1月在中国债券市场上更加活跃,境外机构投资者共达成现券交易14251亿元,环比增长53%。 对此,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王春英此前表示,国内经济基本面有较强支撑,国际收支结构稳健,经常账户顺差规模比较稳定,外汇储备也比较充裕,都支撑我国较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 近年来...
发布时间:
2022
-
02
-
21
浏览次数:2
农药产业迎来政策利好。2月16日,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以推进农药生产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规划》明确,到2025年,农药产业体系更趋完善,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对农业生产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推进农药生产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大中型生产企业。到2025年,着力培育10家产值超50亿元企业、50家超10亿元企业、100家超5亿元企业,园区内农药生产企业产值提高10个百分点。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绿色发展成为新的理念和新的趋势,中国农药产业如何发展,需要有相应的产业规划。针对当前农药产业小、散、乱的结构,通过兼并重组,将使中国农药产业体系更趋完善,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对农业生产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据《规划》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农药生产企业170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93家。我国农药企业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一半以上的企业没有进入化工园区,规模以下企业数量占60%,部分企业处于环保敏感区域。 《规划》提出,到2025年农药生产企业数量不超过1600个,规模以上企业农药业...
发布时间:
2022
-
02
-
21
浏览次数:2
新华社北京2月17日电(记者严赋憬、安蓓)记者17日了解到,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张家口集群等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按照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布局,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将作为我国算力网络的骨干连接点,发展数据中心集群,开展数据中心与网络、云计算、大数据之间的协同建设,并作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战略支点,推动算力资源有序向西转移,促进解决东西部算力供需失衡问题。 “‘东数西算’中的‘数’,指的是数据,‘算’指的是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孙伟介绍说,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充裕,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丰富,具备发展数据中心、承接东部算力需求的潜力。“要像‘南水北调’‘西电东送’一样,充分发挥我国体制机制优势,从全国角度一体化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使用效率。”他说。 算力,如同农业时代的水利、工业时代的电力,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推动数据中心合理布局、供需平衡、绿色集约和互联互通,将提升国家整体算力水平、促进绿色发展、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据了解,国家层面将推...
发布时间:
2022
-
02
-
18
浏览次数:2
央行15日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当日央行开展3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为2.85%,与前次持平,本次MLF操作含对2月18日MLF到期(2000亿元)的续做。 对此,业内专家普遍认为,“量增”既有利于引导银行信贷投放力度的加大,也注重了货币政策的及时性、有效性和货币市场的平稳运行,释放出继续推进宽信用过程的信号。日前发布的信贷和社融数据均实现“开门红”,显示此前政策效果已在逐步显现。考虑到保持合理的政策节奏,“价平”亦在市场预期内。后续来看,在稳增长和宽信用的诉求下,政策利率仍有下调空间。 “在当前宏观经济以及金融市场的具体背景下,本次操作的数量既是充足的也是克制的,既有利于引导银行信贷投放力度的加大,也注重了货币政策的及时性、有效性和货币市场的平稳运行。”光大固收首席分析师张旭表示。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看来,尽管当前市场利率在MLF利率下方运行,但着眼于“引导金融机构有力扩大贷款投放”,MLF小幅加量续做比较符合当前的货币政策取向。 央行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思路已然明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注重充分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满足实体经济合理有效融资需求,着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实现总...
发布时间:
2022
-
02
-
18
浏览次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