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进出口总值增长9.6%,创4个月新高 外贸增速企稳 发展韧性显现 6月9日,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6.0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8.3%。其中,5月当月进出口总值3.45万亿元,增长9.6%。《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这是自2月份进出口增速持续回落、压力增加情况下,单月进出口增速的大幅反弹,也是4个月来的新高。 业内专家表示,5月份外贸表现强劲,远超预期,正是中国外贸韧性的体现。同时,外贸企业数量持续增长,民营企业占比提高等积极因素累计,外贸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未来,随着疫情防控向好,保稳提质举措逐步落地,我国外贸产业链上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支撑外贸持续保持向好态势。 增速创4个月新高 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在总体向好的同时,出口更是表现强劲。海关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出口1.98万亿元,增长15.3%。进出口增速、出口增速均创出最近4个月新高。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所长许英明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5月份的外贸数据超预期回升。“特别是出口增速,既有外需强劲的因素,也有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高位和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等因素。更重要的是,物流等制约因素缓解情况下,供给端的恢复。”许英明分析称。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5月出口增速高达15.3%,远超预期,表明外贸发展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不断增强。 赵...
发布时间:
2022
-
06
-
10
浏览次数:2
疫情之下,求解外贸困局成为当务之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专项督查情况汇报,要求部署进一步稳外贸稳外资举措,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同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推动外贸保稳提质有关情况,新一轮稳外贸政策突出针对性和时效性,从4方面提出13条具体措施,直面当前外贸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为外贸企业纾困解难。 支持汽车中医药等“走出去” 在帮助外贸企业抓订单拓市场方面,措施指出,优化创新线上办展模式,打造国别展、专业展、特色展,帮助企业获取更多订单。鼓励创新绿色高附加值产品开拓国际市场,支持医药企业注册认证中医药制剂和生物制品,支持企业开展绿色低碳贸易,支持国外消费者购买中国品牌汽车,支持更多地区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中国民生银行高级宏观研究员王静文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汽车是大宗商品,对生产环节和消费环节的关联带动效应很强,对社会消费品的贡献十分重要,通过支持国外消费者加大中国品牌汽车消费,能起到带动经济作用。 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前几个月国内汽车消费有所下降,受疫情管控影响,消费者出行机会少,比如许多长途自驾游无法开展,导致汽车消费不振。除了外贸方面,国家近期还出台了减少汽车购置税、放宽限购等政策,为汽车市场注入活力。 中医药...
发布时间:
2022
-
06
-
09
浏览次数:4
在6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负责人周宇表示,人民银行在稳外贸方面采取了多项举措:继续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为受疫情影响的外贸企业提供较为精准的帮扶;推出两项货币政策直达工具,满足包括外贸企业在内的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同时在直达工具到期以后,以市场化的方式进行了接续转换。 据悉,截至今年4月底,普惠小微贷款的余额同比增长23.4%,支持的小微经营主体户数同比增长41.5%。 问及解决汇率变化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措施时,周宇表示,人民银行和商务部、外汇局一起采取了一些措施,帮助企业应对当前的汇率波动,包括指导金融机构为进出口企业提供更多的汇率风险管理产品;减免一些中小微企业进行外汇交易的手续费,减少一些外汇套保保证金的占用;人民银行下属分支机构及商业银行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宣传、培训工作,并提供了一些上门服务,帮助企业提升汇率风险管理水平。今年1月份至4月份,企业外汇套保规模同比增长48%,首次办理汇率避险业务的企业数量新增将近1万家。 除汇率波动风险外,今年以来,我国外贸企业还面临着其他多种风险挑战,防范化解风险的诉求不断提升,对出口信用保险的需求随之增加。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中信保公司承保的规模突破3500亿美元,同比增长12.7%,为14.9万家外贸企业提供了保险服务,同比增长7.5%。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自贸...
发布时间:
2022
-
06
-
09
浏览次数:4
《经济参考报》记者6月1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从可再生能源供给、消费、技术、体制等多方面明确发展任务,确保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达10亿吨标准煤左右,“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量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的占比超50%;2025年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3.3万亿千瓦时左右,“十四五”期间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说,“十四五”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将呈现新特征。一是大规模发展,在跨越式发展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提高发电装机占比;二是高比例发展,由能源电力消费增量补充转为增量主体,在能源电力消费中的占比快速提升;三是市场化发展,由补贴支撑发展转为平价低价发展,由政策驱动发展转为市场驱动发展;四是高质量发展,既要大规模开发,也要高水平消纳,更要保障电力稳定可靠供应。 为此,《规划》提出,在供给方面,优化发展方式,大规模开发可再生能源。在“三北”地区大力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化开发,在中东南部地区积极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分布式开发,在西南地区统筹推进水风光综合基地一体化开发,在东部沿海地区积极推动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在消费方面,提升可再生能源存储能力,优先促进就地就近消纳,积极推动外送消纳。在技术...
发布时间:
2022
-
06
-
08
浏览次数:3
“十三五”时期,我国大数据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2021年产业规模突破1.3万亿元……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大数据产业链初步形成。与此同时,围绕进一步促进数据要素高效合规流通使用,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多部门正积极展开部署,充分挖掘数据要素价值。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施行,我国数据市场进入合规发展的新阶段,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成为重要共识,安全高效的统一数据大市场开始构建。 推动数据开放开发和价值释放 近年来,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初见成效。 “大数据应用从互联网、金融、电信等领域逐步向智能制造、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领域拓展,极大丰富了我国数据资源,催生一批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工信部部长肖亚庆日前在2022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说。 中央网信办副主任曹淑敏表示,近5年,全国省级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从5个增至24个,开放的有效数据集从8398个增至近25万个。 曹淑敏表示,我国数据领域还存在权属制度缺失、流通规则不明、数据治理缺乏统筹等问题,需要加快建立完善数据权属、流通、交易等基础制度,推动数据开放开发和价值释放,助力高质量数字经济发展。 据了解,围绕进一步挖掘数据要素价值,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多部门正积极展开部署。 “采好数据、管好数据、用好数据是大数据产业发展壮...
发布时间:
2022
-
06
-
08
浏览次数:6